王小战//《乡情似玉》读后感
2025-03-07 来自: 旭日东升
《乡情似玉》这本书记录了一位七十四岁老人三十年的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
我知道自己应该以怎样的虔诚和尊敬来阅读它。感动的不只是我一个人,郑欣淼先生在前边的序言中也有着契合的通感。“他在七十岁的时候,还认真细致的把自己的这一段人生经历整理出来,读来心热眼热。”七十多岁了还出版一部二十万字的纪实文学,真令我感到震惊,并由衷高兴。
书不华贵,名很平常。三十多篇纪实文稿以及珍贵的图像资料从不同侧面触及了主人公杨兆年的人生与生命感悟的方方面面,庖丁解牛般地揭开了缅邈岁月的重重绡纱,裸呈出生活的本来面目。我惊叹于杨主任的记忆力之强,回忆所及,没有放过每一朵泪花,也没有丢失一滴露珠。饱经沧桑的老人回望来路时,眼睛里满含着天真、淳朴和悲悯,抑或还有着一丝丝顽皮。作为心灵表达、文学叙述,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光影、个人的鳞片,有时候,记忆的回溯更是信念的表达。三十多年来,身处变革年代,风云变幻,杨主任所笃信的,是积跬步必能致千里;所坚持的,是权利与尊严要自我争取。在这部书里,你可以读懂文学的弦外之音,也足以理解时代的斗转星移。
杨主任和我结识十余年,知我惠我,耳提面命,“说真话,不要说假话,不能说真话时不说话”。杨主任抱朴守真,知行合一,低调含蓄,从不张扬。他有一个特点。直言直语,言简意赅,有话就说,一语中的。
进京几次,一提到杨主任,大家对杨主任的为人处事、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无不敬佩和赞赏。
杨主任虽然已退休十余年,行动的半径看似越来越小,心灵的空间却越来越大。看似就此远离了中心,远离了喧嚣,对生存、生活与生命的沉思却通透而园润。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他以普通人的感受、哲人般的目光以及“话家常”的方式,向社会、向后人介绍了一段难忘的历史和许多精彩的瞬间。这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嬗变与升华,也是一个乡村哲人精神境界的图谱和风景。
世界虽然很大,却大不过人的一颗心。真正温暖世界的人。都只是把握了自己的一颗心。心是“心灵”的心,而不是“心脏”的心。人的一生都不容易,都会面临无数希望、挑战、困惑、挫折,难题,如何理解人生、生存、生活。如何领悟心灵、艺术、美德。这本书会给你些许帮助和启迪。
作者简介:
王小战 陕西省蓝田县人
西安理工大学附中校长